近日,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陪審團裁定,部分三星智能手機侵犯蘋果的數件“設計專利”,不過,由于沒有明確證據表明蘋果產品的“商業外觀”也遭到侵權,因此,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要求加州聯邦法院對此案進行重新審理,并將考慮減少三星的賠償金額。至此,三星和蘋果的專利侵權案件在經過長達5年交鋒后又有了階段性結果。在這5年時間里,蘋果與安卓陣營在多國發起專利戰,足跡遍布韓國、日本、德國、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和荷蘭,被稱為“世紀專利大戰”。
筆者認為,三星與蘋果專利大戰背后的博弈,不僅僅只是為了爭輸贏,更主要的是各方對市場份額、用戶、供應商的爭奪。
從市場份額的角度看,近年來,安卓陣營始終保持全球近八成的市場份額。自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智能手機以來,憑借新穎外觀以及流暢的用戶體驗,iPhone一經推出就在市場上迅速獲得成功。盡管蘋果對其操控方法、外觀設計等所有創新點都進行了專利布局,然而,自2009年開始,HTC、摩托羅拉、三星等紛紛推出安卓手機,這些手機不僅外觀上與iPhone相近,而且操控方法也與其比較類似。據IDC的數據顯示,2012年,三星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達31.3%,而蘋果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達22%,落后三星近10個百分點。為維護自身利益,蘋果選擇利用專利訴訟,打壓競爭對手。
從用戶的角度看,盡管蘋果創新能力強,產品質量好,但由于其產品種類相對單一,且售價不菲,自然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這也給以三星為代表的安卓陣營留出了生存空間。三星每年都推出大量新品,產品覆蓋高中低各個檔次,盡可能地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因此,蘋果不得不將打擊重點轉向三星。
在供應商方面,蘋果和三星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競爭。不斷突破創新和強調用戶體驗是蘋果一直以來的追求,蘋果以苛刻的產品質量要求而著稱,但還是有很多供貨商愿意為蘋果提供所需要的材料,而很多安卓廠商不斷與蘋果爭奪這些供應商,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蘋果的出貨量。值得一提的是,在蘋果官網公布的2014年供應商名單中,三星旗下一共有3家公司在列,包括三星電機、三星電子和三星SDI。此外,三星位于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工廠,也正在為蘋果制造下一代iPhone手機A9芯片。不過,為了規避在CPU制造上過于依靠三星的風險,蘋果也把部分A9產能轉移給了臺灣積體電路制造公司,這也一直是半導體代工行業熱議的話題。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三星與蘋果建立了合作關系,但由于出現利益分配問題,蘋果選擇專利訴訟方式對抗三星也就不足為奇。
對于蘋果來說,盡管專利博弈步伐跟不上產品更新速度,也無法實現快速打擊,但是通過“337”調查和法院訴訟等方式,可以阻擊競爭對手的發展勢頭。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三星與蘋果之間進行的專利博弈,實則是通過專利這一有效武器打壓競爭對手,從而在各個環節搶占優勢。事實上,蘋果通過專利博弈雖難以直接摧毀安卓陣營,但卻影響了三星的發展。從最近統計數據來看,近些年來,三星手機的市場占有率不斷下降,這與三星與蘋果長期進行專利博弈消耗了一定精力可能也有關系。(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