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這次我來給手機圈添堵了。”近日,360公司創始人周鴻祎用一句自嘲似的發言宣布360公司正式進軍手機領域。這場邀請了潘石屹、任志強等房地產“明星”的“奇酷”手機品牌發布會更像是一場“脫口秀”,詼諧幽默的互動讓現場氣氛高潮迭起。
早些時候,在北京五棵松體育館,樂視集團的手機發布會則是另外一種風格。發布會上,“樂1”等3款智能手機正式亮相,引發粉絲狂潮,而羽泉、黃曉明、鄧紫棋、吳鎮宇等娛樂明星的助陣,更是使現場氣氛達到狂熱。
這兩場手機發布會狂熱的現場氣氛,折射出國內企業爭先恐后進軍手機領域的熱情。在競爭日趨激烈、智能手機用戶數量逐漸飽和的情況下,為何還有多家國內企業對造手機“情有獨鐘”,這些企業在手機領域的專利實力如何,其產品在推向市場后又可能面臨哪些專利風險?為此,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爭相跨界意欲何為?
360公司和樂視集團只是眾多進軍手機領域的國內企業的一個縮影。格力手機、“大可樂”“小辣椒”“卓普小黑”……在中國手機市場,不斷涌現的新手機品牌讓用戶目不暇接。據市場調研機構IDC預測,2015年我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將增長7.8%,自2009年以來增幅首次降至個位數。在用戶需求開始下降,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情況下,為何眾多國內企業還紛紛跨界造手機?
“奇酷”手機是由360公司和酷派集團共同推出的。酷派集團知識產權部經理汪智勇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智能手機市場已成為“紅海”,但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和未來物聯網的控制中心。比如,目前正在大力推廣的車聯網、物聯網、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在應用過程中,智能手機都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眾多企業紛紛跨界進入手機領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想搶占移動互聯網入口和未來物聯網的控制中心。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也認同上述觀點,他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眾多互聯網及家電巨頭之所以跨界造手機,更多的是源于對移動互聯網時代未來發展趨勢的不確定,希望借助智能手機使公司的核心業務形成良好互動,從而掌控未來的移動互聯網入口。”
專利實力究竟如何?
“在手機領域,酷派集團與360公司可謂優勢互補。酷派集團是一家傳統的智能手機廠商,技術實力較強,而360公司是一家互聯網企業,其在信息安全、移動互聯網應用、品牌推廣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汪智勇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奇酷”手機的技術實力信心滿滿。那么,這些新晉手機品牌的專利實力究竟如何?
酷派集團向本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5月,酷派集團在全球范圍內共提交了6000余件專利申請,其中90%以上都是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申請的技術內容涉及多模多待、UI交互、手機安全等。
德高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專利情報總監吳襄帥經過全球專利文獻檢索發現,截至2015年5月15日,在手機領域,360公司共提交了463件專利申請,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83件,專利申請的技術內容涉及手機操作系統、信號傳輸、網絡接入、軟件管理等;樂視集團共提交了121件專利申請,其中發明專利申請79件,專利申請的技術內容涉及手機播放與電視交互、資料傳輸、互聯網接入等;格力電器共提交了79件專利申請,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2件,專利申請的技術內容大都是手機與家電之間的操作應用。
如何應對專利風險?
除了酷派集團外,其他3家公司在手機領域的專利布局并不甚理想,這說明跨界造手機的企業雖然熱情高漲,但未來很可能面臨重重困難。有業界專家表示,跨界企業造的手機在推向市場,尤其是知識產權保護較為完善的歐美市場時,將面臨較大的專利風險。
吳襄帥舉例說:“樂視集團和格力電器進入手機領域的時間較短,其專利實力較弱,尤其是在手機硬件管理、信號傳輸、網絡接入等環節,這兩家公司亟需加強專利布局,否則未來很可能面臨較大的專利風險。”
對于跨界造手機的企業來說,針對有可能面臨的專利侵權風險,應如何未雨綢繆?“國內手機企業為增強自身實力,降低專利風險,有兩種典型做法,一是以中興通訊和華為公司為代表的自力更生派,其技術研發實力較強,提前在全球目標市場進行專利布局;二是以聯想和TCL為代表的借力派,其通過收購手機領域的其他公司或專利,快速增強專利實力。”汪智勇向本報記者介紹,目前,酷派集團借鑒了這兩種做法,一方面在加大技術創新、提高用戶體驗的同時,積極開展專利布局;另一方面成立知識產權運營公司,通過購買優質專利組合、并購公司等方式進一步增強專利實力。
“國產手機在推向市場時,遭遇專利侵權訴訟是不可避免的,對此,國內手機廠商首先要打造一支專業的專利運營團隊,一旦遭遇專利訴訟,積極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其次是考慮加入手機領域的某個聯盟,‘抱團取暖’,共同應對專利訴訟。”王艷輝建議。(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府網站)